百科经验 > 杂谈 > 正文

​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2024-06-23 10:09 来源:网络 点击:

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在陆战常规武器中,地雷的无差别、大规模杀伤致残性被全球各国人民认定为“反人类”武器。而在类型众多的反步兵地雷中,拆解难度高、隐蔽性强并带有破片杀伤效果的跳雷,更是无比恐怖的存在。一般情况下,跳雷在触发后会跳离地面形成碎片喷射攻击,在50码范围内形成无死角攻击,周围的人非死即伤。因此,各国军人在战场上均谈“雷”色变,跳雷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武器。

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人类在战争中对于跳雷集中使用的高峰期,就是在二战时期。特别在1944,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,正式开辟第二战场,也让日薄西山的德军感受到强大的压力。为了延迟美军的推进速度,德军专门针对美军士兵研发出一款名为“弹跳贝蒂”的S型步兵杀伤跳雷。和普通地雷的爆炸杀伤效果相比,S型步兵杀伤跳雷的引信连接了引发开关感应器,这是跳雷特有的一种延迟爆炸时间的装置。在步兵踩上这种地雷后,它不会立刻引爆。而等到步兵移开脚面后,其承受的重量瞬间消失,压力释放后就会击发感应器,弹跳到半空中爆炸 。

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提升碎片杀伤效果,S型步兵杀伤跳雷内部装备了360颗钢珠、短铁棒或锋利的金属碎片。一旦击发装置启动后,地雷会弹射到1.5米高的空中,向四周形成霰弹式攻击。这些钢珠或金属碎片能在20米范围内形成致命杀伤,甚至在100米范围内同样可以致人伤残。因此,在二战后期,美军进攻德国本土后频频遭受S型步兵杀伤跳雷的杀伤。据悉,德甲共制造了193万颗S型步兵杀伤跳雷,成为无数盟军士兵的噩梦。

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自二战以来,在多次局部战争结和全球军事冲突中,反步兵跳雷依然频频发威。值得一提的是,现代的跳雷更为注重击伤和致残效果。因为一旦一名敌军士兵被跳雷击伤或致残,敌军指挥官不得不安排两名以上士兵负责照顾伤员,还会占用宝贵的战地医疗资源。与此同时,触雷的伤员基本都会遭到严重的肉体创伤,缺胳膊少腿更是常事。忍受身体剧痛的伤员,会造成严重的士气低落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中国作为地雷战的鼻祖,早在1130年的南宋时期,就开始应用到了地雷。而在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军民在华北平原更是上演了惊天动地的“地雷战”,给予日伪军沉重的打击。建国后,国产新型地雷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成果。

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特别是在1969年,我国在美制M16系列以及M2系列反步兵跳雷的基础上,研发成功了国产第一代反步兵跳雷----69式反步兵跳雷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造型结构、击发原理与大名鼎鼎的德制S型跳雷异曲同工。其弹体部分被安装在特殊的抛射筒中,引信、传火管、雷管等一应俱全。不过,受到相关技术、加工工艺以及制造成本的限制,但由于加工工艺、成本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,69式反步兵跳雷并没有安装预制破片,依然以铸铁弹体作为杀伤部,在威力方面大打折扣。经过不断的改良升级,72式反步兵跳雷很快问世,其塑料雷壳内藏有杀伤钢珠,而且在世界上首创了溶解式保险机构,不仅杀伤力大大提升,而且被探测到的概率也非常小。

各国军人在战场上谈“雷”色变,“跳雷”更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

由于反步兵跳雷反人类的杀伤设计,1997年12月3日,上百个国家共同签署了《渥太华禁雷公约》,命令禁止制造和使用反步兵地雷。但直到当下,美国、俄罗斯、日本等掌握先进跳雷研发技术的国家均没有加入该条约。与此同时,在近年来众多地区的军事冲突中,反步兵跳雷依然屡禁不止。特别是中国海外维和步兵营,在非洲、中东等地区执行维和任务时,经常遭遇跳雷这个死神的威胁。因此近年来,更为先进的排雷技术与设备也不断问世,成为制衡跳雷的重要手段。